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于辽宁凌源的早白垩世多瘤齿兽类新属种盖氏热河俊兽,提出了一种新的哺乳动物中耳演化模式。此次研究首次揭示了上隅骨在早期哺乳动物中,从一块独立的骨骼,变为逐渐与锤骨体愈合的状态,成为锤骨的后外侧部分。
哺乳动物中耳经历了从下颌中耳,过渡型中耳,到典型哺乳动物中耳的三个演化阶段。这件标本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它的头骨保存了非常完整的中耳结构。而在同一时期,甚至更晚的早白垩世,其他已知的所有哺乳动物类群都还保留了过渡型中耳。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科研人员认为,异兽类也存在一个过渡型中耳的演化阶段,但此阶段在异兽类中持续的时间很可能比其他所有哺乳动物类群短,这很可能是因为异兽类独特的齿骨-鳞骨颌关节及其取食方式对中耳脱离下颌提供了更为显著的选择压力,让它们在至少1.6亿年前就获得了典型哺乳动物中耳的形态,早于其他所有的哺乳动物类群。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还通过形态学证据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提出了早期哺乳动物中耳演化的一个新模式。异兽类为何能够早早开窍呢? 盖氏热河俊兽属于异兽类。因为参加南极科考,程绪宇没能见证外甥果果的出生,他写了两封寄给未来的信:虽然你还是襁褓中的小婴儿,无法看书识字,但我还是想给你写一封信,也许将来有一天你想听一听关于南极的故事。
冰穹A区域被称为人类不可到达之极,此前此类机型从未在如此高海拔低氧的南极之巅起降。我吃了一口,真的非常难吃,但是心里特别感动。队长带我开第一辆车,需要探索陌生的路线,还要时刻为后面的车引路。长城站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7.7摄氏度,因为并不在南极大陆腹地,气温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极端。
每到夏季,不同国家、语言和肤色的科学家接踵而至,一起活跃在这片土地上,各国考察站之间相互串门如同走亲戚。他们是没有义务帮我们修车的,舱里面既暖和又舒服,但是大家都围过来,甚至都抢着拧螺丝,就想帮上忙,让机械师们早点干完,能够吃口饭。
郭民权说,长城站科研设施完备,还有很多大型工程机械,生活设施也齐全。在信里,他用诗一般的优美文字给亲人讲述了南极的见闻,祝愿果果心灵像南极的冰雪一样永远纯洁。除了每天固定的测温,他们还要帮一些科研机构采集样品数据,包括降水、微生物种类等七八个项目,其中很多都要在户外完成。程绪宇回忆说,尽管制订了周密计划,但所有人都非常紧张,飞行时长总共约九个小时,机舱温度很低,人员还需要吸氧,驾驶过程非常痛苦。
抵达昆仑站后,王焘和队员们会争分夺秒地干活,为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后勤保障。90后程绪宇在研究中心的站务管理处工作。南极自然环境恶劣,住宿条件有限,固定翼飞机队的队员住在改装的集装箱。但每一名南极队友都是抛家舍业、远渡重洋。
1985年2月20日,也是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长城站举行了落成典礼,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极内陆地区被称为生命禁区,昆仑站所在区域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6摄氏度,还有缺氧、低压等严酷考验。
这种情况在科考队里很常见,我这不算什么。在程绪宇眼中,南极有着动人心魄的美:这里拥有大自然最具耐心的雕刻师,它用风雪做刻刀,经过千万年的酝酿,将裸露的地表镌刻成肃穆的艺术品。
回忆起冰蛋糕的故事,程绪宇开心地笑了。往返近60天,每天开10个多小时的重型雪地车。南极事业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年轻人会采用更多元方式来推动行业进步。这里也拥有大自然最具创意的画家,沉默的冰山、飘逸的云、灿烂的阳光被它糅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让人惊叹的作品。没有利益纠葛,人容易敞开心扉。尽管年纪不大,他却有着丰富的极地科考经验他曾三赴南极,参与我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首航、实验性应用和业务化运行等任务,主要负责飞机的运行保障、安全维护等。
南极科考确实辛苦,但也充满了乐趣。南极现场作业的挑战之一是不确定性,本来计划两天的工期,一旦遇上恶劣天气,可能会被拖成5天。
郭民权和干兆江负责的气象观测,就是少数几个需要持续维护保障的项目。队友们用雪做了一个蛋糕,但由于飞行时间长,等凯旋时,雪蛋糕早已冻成了冰蛋糕。
受人类活动影响,南极近些年出现了外来物种,收集生物样本是科考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险象环生的南极大陆跋涉60天是怎样的体验?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内陆工程师王焘今年31岁,却已经六进南极,进行内陆考察5次,在中山站越冬1次,担任过昆仑站副站长、中山站后勤班长等职务。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极地科考,而一旦加入,就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气质,是什么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老队员从来不是嘴上跟你吹得天花乱坠,就是干给你看。他和另外一位同事、来自山东省沂源县气象局的干兆江一样,都是经过层层推荐和选拔,才获得了参加中国第三十五次南极科考的机会。就拿内陆队来说,一旦踏上驶入内陆的征程,这20多个人就是同生共死的关系,只有团结友爱,互相扶持,才能闯过难关。而在这一进程中,一批又一批中国科考人一次次勇闯生命禁区,他们心怀祖国、心怀梦想,在极地绽放着别样青春 在南极长城站越冬是什么感觉? 冲锋舟一靠岸,就见到了郭民权,他顶风冒雪来到海边,用一个简易的装置,测量海水的实时温度。
漫长的冬季,相邻的几个国家的科考站还会创造一些联欢的机会,比如仲冬节,还有小奥运会,科考队员们一起玩一些冰雪运动,为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生趣。那是2017年1月8日,在第三十三次南极科考队执行科考任务期间,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在位于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海拔超过4000米的昆仑站机场,实现了该类飞机世界上首次在此降落,在国际南极航空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今年国庆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因为时差,站里下载了阅兵仪式视频,办了个简单的庆典仪式,邀请各国科考站的科学家们一起观看。但是为了不耽误任务进度,根本顾不了这些,不吃不喝,最长一次维修能达到十几个小时。
尽管队长直呼牙都要被硌掉了,但我们知道他心里乐开了花,因为这次飞行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正式迈入陆海空立体考察的新纪元,这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干兆江说,也因此,持续性是刚性要求。
干兆江来自沂蒙山老区,他对南极的大风有种乐观主义精神:这风会诓人,一会儿大,得顶着走。那几天的早晨,队长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用对讲机吼大家赶紧起床,把他挖出来。机械专业出身的王焘,就担任过多次内陆驾驶员。30多年间,从一无所知到建成多个考察站,从没有一艘专业科考船到如今海陆空立体考察,中国正从极地考察的大国向强国迈进。
风大最大的危险是失温,风会很快带走身体的热量,不能在外暴露时间过长。程绪宇还想起一件趣事。
十几个月,王焘和家人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视频缓解思念的心情。80后郭民权是长城站的越冬队员,来自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已经在站上待了整一年。
所以我们都是能工作的时候抓紧做。他们那种对国家炽热的感情和付出一切的拼搏劲头,对年轻人都是极大的震撼和感染。